一大早,老伴從早市買回兩把長豆角,清洗過后,放在案板上切出“咔咔咔”的脆響,長豆的清香在室內(nèi)彌漫。我知道,今天立秋了!
每年的立秋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蒸包子,大家也習慣叫這一天的包子為立秋包子。按照傳統(tǒng)習俗,立秋包子的餡均為長豆角,因此,這一天的長豆角是最受歡迎的蔬菜。
一說到立秋包子,我就想起了40年前立秋的那個日子。
就在家家戶戶忙著蒸包子的時候,一場特大暴雨帶來的洪水正悄悄逼近。那時候,人們的防災(zāi)意識還很淡薄。我母親蒸好了一籠包子,還沒來得及端上桌,村長就沖進門來,要我們馬上向西山撤離,因為大洋河洪水已經(jīng)超過了警戒水位,隨時都有潰堤的危險。
“警察都來幫我們抗洪搶險組織撤離了!”村長喊。見我們還在遲疑,和村長一起來的一名小警察急得直跺腳,他一手拽過我,一手拉著我母親就向外走,我母親走了兩步,又返回身扯過一條布袋,把包子倒進袋里后才又跟著跑出大門。當時街上已經(jīng)十分混亂,全是撤離的人流,暴雨如注,我們隨著人流前行。
見我跑得慢,小警察背起我一路狂奔,撤離到西山頂?shù)臅r候,他已經(jīng)十分疲憊了,但他還是咬著牙和其他警察一起沖下山,消失在狂風暴雨之中。
此時的西山頂已經(jīng)支起了幾塊雨布,老人、婦女和孩子被盡量安排在雨布棚下,雨布的四角拴在樹上,中間總是積水,我就負責用木桿挑高雨布,讓積水流出,挑完這個挑另一個,挑完另一個還有下一個,我來來回回,疲于奔波,直到天將擦黑,暴雨減弱,才停下來喘口氣。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從早到晚還沒有吃一點飯食下肚,母親的那袋包子都分給別的小孩子了,沒有給我留下一個。
在我饑腸轆轆的時候,那個小警察又出現(xiàn)了,他和一大隊警察叔叔扶老攜幼,帶領(lǐng)最后一批撤離人員上了山,他們滿身泥水,筋疲力盡。小警察剛剛坐下,一名老警察從懷里掏出一個包子遞給他,讓他快吃,告訴他一會兒還有任務(wù)。小警察把包子送到嘴邊的時候,看到我直勾勾地盯著他,他一定是從我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連忙住了嘴,把包子遞給了我……
那是我吃過的最香的包子,直到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它是長豆角餡的,里面還有一點點的瘦肉末。
大洋河河堤決口了,但在警察和干部群眾的奮力搶險下,缺口很快被堵住了,保住了整個城區(qū)。
當母親和街坊鄰里的大媽大嬸們提了一籃又一籃的包子送到大堤上的時候,警察們已經(jīng)悄悄乘車離開了。那位小警察我再也沒有見到。洪水退去后,我們返回家里,還好,除了一地的淤泥,什么都沒有損失。
老伴把包子蒸好了,我望著熱氣騰騰的大包子,聽著“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的歌曲,心里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