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鐵腳”法官走出大山公正路——記“全國模范法官”、蓋州市人民法院萬福人民法庭庭長何文輝

來源:遼寧法治報 | 作者:畢寧 金宏 本報駐營口記者 齊嵐 | 發(fā)布時間: 2025-02-18 13:30

  ·個人簡介·

  何文輝,1967年2月出生,現任蓋州市人民法院萬福人民法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曾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一等功公務員等榮譽稱號。2024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模范法官”榮譽稱號。

何文輝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老百姓認可我,更應該離他們近一點,做點實在事。

  ——何文輝

  山溝里一步一個腳印,從礦洞溝人民法庭到萬福人民法庭,36年來,與法徽相伴的何文輝一直沒有離開蓋州山區(qū)。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何文輝常常挽起褲腿上山下鄉(xiāng)、推著自行車爬山進村,被群眾親切稱為沾著泥土的“鐵腳”法官——他敢接“燙手山芋”,主動鉆基層“矛盾窩”、沖向矛盾糾紛第一線,為辦好每一件暖民心“小案”,讓“法理情”落到工作實處,鐵面無私,雷厲風行!

  “鐵腳”法官,躬身為民

  無一錯案、無一超審限案、無一上訪案、無一違紀案,何文輝的口碑來自群眾!萬福人民法庭下轄6個農村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面積1300余平方公里,總人口15.3萬人,轄區(qū)面積大,群眾居住分散。在基層法庭的工作崗位上,何文輝審過地界邊的果樹、哞哞叫的老牛、“越了界”的土地、“長了腳”的院墻……如今,何文輝的鬢角已白,從“何法官”“何庭長”到與群眾打成一片,被鄉(xiāng)親晚輩喚成“老何”“何叔”,那個用了許久的法槌一直與他相伴,彌足珍貴的不僅有他經手的摞成小山的案卷,還有他與大山講不完的籬笆院的故事。以近五年為例,“下功夫,重實干”的何文輝經手的案件年均調撤率在50%以上。

  情牽農家,以調解紛

  萬福法庭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只要涉及贍養(yǎng)糾紛的案子,幾乎都走了快速審判的程序,能調解的不上庭;能快審的不延一天;不能到庭的,何文輝就帶上國徽,翻山越嶺去開巡回法庭。調解是化解糾紛的捷徑。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法官,何文輝極其重視調解工作,力求實質性化解群眾糾紛,盡可能降低群眾訴累。為高效化解糾紛,何文輝主動延長了司法服務的鏈條,36年來,他加班加點2300多天。比起單純運用法律知識和審判技巧審理案件,他更情愿用心、用情、用時,將矛盾化解在庭外,努力尋求法與情的平衡。

  “多做一點有好處”和“把心放在中間”是何文輝工作的兩件法寶。萬福法庭受理的大部分都是民間糾紛或鄰里矛盾等小案,如果僅僅通過庭審的方式來處理案件,很多群眾心中的扣子是解不開的,這不僅僅影響審判質量,更會影響鄉(xiāng)村和諧。何文輝從庭上到庭下,反復多次地對當事人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進行調解。他和當地的農民俚語相通,和村民們吃著同樣的稻米、喝著同樣的井水,他堅信,只要多打幾個電話、多去幾次現場、多找當事人談談人情和法律,調解不難!

  扎根大山,守望家園

  鄉(xiāng)村法庭的案件有自己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段提起訴訟的案件種類不同,就比如到了每年的1月和12月,會有許多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到法庭起訴,這是因為群眾在購買農資時一般是以先賒購,年底再結賬的方式來進行交易的,在這種模式下,難免會有人不按約定支付貨款。

  2024年元旦前夕,年輕小伙李某帶著幾張欠條到了法庭。李某是這幾年到萬福經營飼料生意的,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還有幾筆款收不回來。何文輝把李某與幾名被告都約到了法庭,通過他的努力,這幾件案件都達成了調解,每名被告均當即履行了調解協(xié)議,李某當天就收到他訴訟標的98%的款項。案件結束后,李某表示,收不回來貨款使他天天上火,沒想到不到半個月就能把錢收回來,“法院是給老百姓辦事的!”在何文輝的帶領下,萬福法庭榮獲2022—2023年度遼寧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優(yōu)秀人民法庭等榮譽。